幾乎每個人都曾有偏頭痛的經驗,有時候,頭痛以外更會夾雜噁心、嘔吐、畏光和怕吵等現象,深深影響到生活品質。營養師指出,識別飲食中可能造成偏頭痛的食物很重要,有助於降低疼痛發生頻率。科學研究已證實「3C」食物,也就是所謂的芝士(Cheese)、朱古力(Chocolate)、柑橘類水果(Citrous fruit)是頭痛的大敵,吃太多恐加劇頭痛症狀。這些食材含有一種名為酪胺酸(Tyramine)的成分,正常情況下,飲食中攝取的酪胺酸會在腸道和肝臟中被酵素分解代謝,因此無法進入體循環。然而偏頭痛患者可能缺乏單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 MAO)或相對應的酵素,造成酪胺酸在腸道中被吸收,進入體循環中刺激交感神經釋放正腎上腺素,容易導致血管收縮引起頭痛。
除了3C 食物外,以下食物也含有各種不同化學促發因子,會影響血管舒張和收縮作用,是常見的誘發頭痛食物,建議減少攝取或避開。
1. 酒精
對偏頭痛體質者來說,即使是適量飲酒也有很高的機率會誘發頭痛。其中,紅酒相較於白酒更易引起女性偏頭痛,可能是紅酒中的組織胺、亞硫酸鹽和酚類物質成分含量較高,這些化學物質會透過多種機制來誘發頭痛。
2. 咖啡因
咖啡、茶、能量飲料、碳酸飲料為含有咖啡因的飲品,咖啡因是一種中樞神經的興奮劑,會導致腦部血管收縮,可能是引起頭痛的原因。不僅如此,咖啡因還具有輕度利尿的作用,會加速鎂離子流失,影響神經系統的運作,間接引發偏頭痛。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人頭痛反而是發生在不喝咖啡時,特別是咖啡成癮者(每天攝取超過 200 毫克以上的咖啡因),如果哪天突然沒有喝了,就容易產生頭痛的情況,我們稱為「咖啡因戒斷性頭痛」。
營養師建議,盡量將每天的咖啡因攝取量限制在 200 毫克以下;或是逐量降低喝咖啡頻率,像是從每天 2 杯,慢慢降低至每天 1 杯,控制攝取量就能大大降低頭痛發作機率。
3. 加工製品、加工肉類
硝酸鹽與亞硝酸鹽普遍存在於加工食品或加工肉類中,常見的食物有香腸、火腿、熱狗、煙肉、臘肉等。在酸性環境中容易形成一氧化氮,近年來的研究認為,一氧化氮可能是誘發偏頭痛的因子,吃下這類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後,會導致一氧化氮的釋放,作用在血管內皮細胞,誘導血管舒張,有些人可能會在幾分鐘到幾小時內抱怨有頭痛的症狀。
4. 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是一種人工甜味劑(代糖),甜度為蔗糖的 180 至 200 倍,自 1981 年代紐特公司推出這項產品後,就陸續發現在長期、大量使用的情況下,容易加劇頭痛、偏頭痛、緊張性頭痛的症狀。
5. 味精
味精(Monosodium glutamate, MSG)在亞洲菜餚中經常被使用,能夠幫料理提味,廣泛應用於冷凍食品、零食、沙律醬、醬汁中。吃太多容易直接引起血管收縮作用,產生頭痛、口渴、心悸等症狀,過去就曾有研究發現,當每次味精食用量超過 2.5 公克,頭痛頻率明顯增加,可做為日常生活攝取量的參考建議。
但要留意,頭痛原因百百種,飲食只是其中一項可能因素,同時也需要考量個體差異,畢竟大家對食物的敏感度不一,並不是上述所有食物都會引起偏頭痛。若發作次數過於頻繁,那便是身體所發出的紅燈警訊,建議尋醫生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