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加入
登入
註冊
夜晚模式
搜尋
發現新朋友並建立連結
推薦訂閱
健康專家
搜尋
近期更新
全部
全部
Total 10 results found
健康醫聊|Health Talk
發表了新文章
2022-09-29 03:38:29
【含類固醇藥物應小心使用】 夏天怕濕、冬天怕乾,皮膚出現紅疹、水泡、奇癢難耐,濕疹令患者煩惱不已。不少濕疹患者都會用類固醇控制病情,但原來長期用類固醇會「上癮」,上癮情況更令人痛不欲生,一停藥很快皮膚又發炎紅癢,且一次比一次厲害,於是只能使用更強的類固醇製劑,因而陷入惡性循環。 紐西蘭一名女子自小患有濕疹,長期使用類固醇控制,但過量類固醇導致她雙眼出現白內障的副作用,右眼視力更是久受損;但決定戒用類固醇第3天已是噩夢開始,她的皮膚變得更差:發紅、撕裂爆開、皮膚剝落等,躺在床上呼吸都感到劇烈痛楚,猶如活在地獄。 甚麼是類固醇? 類固醇又被稱為激素,是一種調節免疫系統的藥物,能調節壓力反應、免疫反應和控制炎症,抑制和減輕腫脹、發紅、痕癢和過敏反應等。根據特性,可以分為皮質類固醇與性激素2種;前者主要由腎上腺皮質分泌,後者則大多透過睪丸或卵巢製造。類固醇常用於治療各種炎症和免疫系統疾病,包括皮膚炎(俗稱濕疹)、類風濕關節炎、哮喘等。在香港,皮質類固醇須經醫生處方及指示使用才可出售,雖然它非常有效,卻可引致非常嚴重的副作用。 類固醇的副作用 根據衛生署藥物辦公室資料,皮質類固醇的副作用及其嚴重程度取決於劑量、藥物種類和療程的長短,醫生會在考慮風險和效益後處方最適當的皮質類固醇劑量。 長期使用類固醇,可能出現以下副作用: • 白內障、青光眼 • 高血糖,因而可能觸發或加重糖尿病 • 高血壓 • 增加感染風險 • 鈣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和骨折 • 月經失調 • 抑制腎上腺激素分泌,荷爾蒙失調 • 皮膚變薄,容易瘀傷和傷口癒合較慢,皮下微血管及靜脈明顯,易破損出血,會長出新毛髮 長時間服用皮質類固醇後突然停藥,可能會因急性腎上腺機能不全而導致嚴重或致命的併發症。醫生會因應病情而逐漸減少藥物劑量,患者不應自行停藥。 #healthtalkhongkong #健康醫聊 #類固醇 #濕疹治療 #藥物副作用
0 評論
0 分享
健康醫聊|Health Talk
發表了新文章
2022-09-29 03:38:29
【含類固醇藥物應小心使用】 夏天怕濕、冬天怕乾,皮膚出現紅疹、水泡、奇癢難耐,濕疹令患者煩惱不已。不少濕疹患者都會用類固醇控制病情,但原來長期用類固醇會「上癮」,上癮情況更令人痛不欲生,一停藥很快皮膚又發炎紅癢,且一次比一次厲害,於是只能使用更強的類固醇製劑,因而陷入惡性循環。 紐西蘭一名女子自小患有濕疹,長期使用類固醇控制,但過量類固醇導致她雙眼出現白內障的副作用,右眼視力更是久受損;但決定戒用類固醇第3天已是噩夢開始,她的皮膚變得更差:發紅、撕裂爆開、皮膚剝落等,躺在床上呼吸都感到劇烈痛楚,猶如活在地獄。 甚麼是類固醇? 類固醇又被稱為激素,是一種調節免疫系統的藥物,能調節壓力反應、免疫反應和控制炎症,抑制和減輕腫脹、發紅、痕癢和過敏反應等。根據特性,可以分為皮質類固醇與性激素2種;前者主要由腎上腺皮質分泌,後者則大多透過睪丸或卵巢製造。類固醇常用於治療各種炎症和免疫系統疾病,包括皮膚炎(俗稱濕疹)、類風濕關節炎、哮喘等。在香港,皮質類固醇須經醫生處方及指示使用才可出售,雖然它非常有效,卻可引致非常嚴重的副作用。 類固醇的副作用 根據衛生署藥物辦公室資料,皮質類固醇的副作用及其嚴重程度取決於劑量、藥物種類和療程的長短,醫生會在考慮風險和效益後處方最適當的皮質類固醇劑量。 長期使用類固醇,可能出現以下副作用: • 白內障、青光眼 • 高血糖,因而可能觸發或加重糖尿病 • 高血壓 • 增加感染風險 • 鈣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和骨折 • 月經失調 • 抑制腎上腺激素分泌,荷爾蒙失調 • 皮膚變薄,容易瘀傷和傷口癒合較慢,皮下微血管及靜脈明顯,易破損出血,會長出新毛髮 長時間服用皮質類固醇後突然停藥,可能會因急性腎上腺機能不全而導致嚴重或致命的併發症。醫生會因應病情而逐漸減少藥物劑量,患者不應自行停藥。 #healthtalkhongkong #健康醫聊 #類固醇 #濕疹治療 #藥物副作用
0 評論
0 分享
健康醫聊|Health Talk
發表了新文章
2022-09-29 03:38:38
【含類固醇藥物應小心使用】 夏天怕濕、冬天怕乾,皮膚出現紅疹、水泡、奇癢難耐,濕疹令患者煩惱不已。不少濕疹患者都會用類固醇控制病情,但原來長期用類固醇會「上癮」,上癮情況更令人痛不欲生,一停藥很快皮膚又發炎紅癢,且一次比一次厲害,於是只能使用更強的類固醇製劑,因而陷入惡性循環。 紐西蘭一名女子自小患有濕疹,長期使用類固醇控制,但過量類固醇導致她雙眼出現白內障的副作用,右眼視力更是久受損;但決定戒用類固醇第3天已是噩夢開始,她的皮膚變得更差:發紅、撕裂爆開、皮膚剝落等,躺在床上呼吸都感到劇烈痛楚,猶如活在地獄。 甚麼是類固醇? 類固醇又被稱為激素,是一種調節免疫系統的藥物,能調節壓力反應、免疫反應和控制炎症,抑制和減輕腫脹、發紅、痕癢和過敏反應等。根據特性,可以分為皮質類固醇與性激素2種;前者主要由腎上腺皮質分泌,後者則大多透過睪丸或卵巢製造。類固醇常用於治療各種炎症和免疫系統疾病,包括皮膚炎(俗稱濕疹)、類風濕關節炎、哮喘等。在香港,皮質類固醇須經醫生處方及指示使用才可出售,雖然它非常有效,卻可引致非常嚴重的副作用。 類固醇的副作用 根據衛生署藥物辦公室資料,皮質類固醇的副作用及其嚴重程度取決於劑量、藥物種類和療程的長短,醫生會在考慮風險和效益後處方最適當的皮質類固醇劑量。 長期使用類固醇,可能出現以下副作用: • 白內障、青光眼 • 高血糖,因而可能觸發或加重糖尿病 • 高血壓 • 增加感染風險 • 鈣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和骨折 • 月經失調 • 抑制腎上腺激素分泌,荷爾蒙失調 • 皮膚變薄,容易瘀傷和傷口癒合較慢,皮下微血管及靜脈明顯,易破損出血,會長出新毛髮 長時間服用皮質類固醇後突然停藥,可能會因急性腎上腺機能不全而導致嚴重或致命的併發症。醫生會因應病情而逐漸減少藥物劑量,患者不應自行停藥。 #healthtalkhongkong #健康醫聊 #類固醇 #濕疹治療 #藥物副作用
0 評論
0 分享
健康醫聊|Health Talk
發表了新文章
2022-09-29 03:38:38
【含類固醇藥物應小心使用】 夏天怕濕、冬天怕乾,皮膚出現紅疹、水泡、奇癢難耐,濕疹令患者煩惱不已。不少濕疹患者都會用類固醇控制病情,但原來長期用類固醇會「上癮」,上癮情況更令人痛不欲生,一停藥很快皮膚又發炎紅癢,且一次比一次厲害,於是只能使用更強的類固醇製劑,因而陷入惡性循環。 紐西蘭一名女子自小患有濕疹,長期使用類固醇控制,但過量類固醇導致她雙眼出現白內障的副作用,右眼視力更是久受損;但決定戒用類固醇第3天已是噩夢開始,她的皮膚變得更差:發紅、撕裂爆開、皮膚剝落等,躺在床上呼吸都感到劇烈痛楚,猶如活在地獄。 甚麼是類固醇? 類固醇又被稱為激素,是一種調節免疫系統的藥物,能調節壓力反應、免疫反應和控制炎症,抑制和減輕腫脹、發紅、痕癢和過敏反應等。根據特性,可以分為皮質類固醇與性激素2種;前者主要由腎上腺皮質分泌,後者則大多透過睪丸或卵巢製造。類固醇常用於治療各種炎症和免疫系統疾病,包括皮膚炎(俗稱濕疹)、類風濕關節炎、哮喘等。在香港,皮質類固醇須經醫生處方及指示使用才可出售,雖然它非常有效,卻可引致非常嚴重的副作用。 類固醇的副作用 根據衛生署藥物辦公室資料,皮質類固醇的副作用及其嚴重程度取決於劑量、藥物種類和療程的長短,醫生會在考慮風險和效益後處方最適當的皮質類固醇劑量。 長期使用類固醇,可能出現以下副作用: • 白內障、青光眼 • 高血糖,因而可能觸發或加重糖尿病 • 高血壓 • 增加感染風險 • 鈣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和骨折 • 月經失調 • 抑制腎上腺激素分泌,荷爾蒙失調 • 皮膚變薄,容易瘀傷和傷口癒合較慢,皮下微血管及靜脈明顯,易破損出血,會長出新毛髮 長時間服用皮質類固醇後突然停藥,可能會因急性腎上腺機能不全而導致嚴重或致命的併發症。醫生會因應病情而逐漸減少藥物劑量,患者不應自行停藥。 #healthtalkhongkong #健康醫聊 #類固醇 #濕疹治療 #藥物副作用
0 評論
0 分享
健康醫聊|Health Talk
發表了新文章
2022-09-29 03:42:19
【含類固醇藥物應小心使用】 夏天怕濕、冬天怕乾,皮膚出現紅疹、水泡、奇癢難耐,濕疹令患者煩惱不已。不少濕疹患者都會用類固醇控制病情,但原來長期用類固醇會「上癮」,上癮情況更令人痛不欲生,一停藥很快皮膚又發炎紅癢,且一次比一次厲害,於是只能使用更強的類固醇製劑,因而陷入惡性循環。 紐西蘭一名女子自小患有濕疹,長期使用類固醇控制,但過量類固醇導致她雙眼出現白內障的副作用,右眼視力更是久受損;但決定戒用類固醇第3天已是噩夢開始,她的皮膚變得更差:發紅、撕裂爆開、皮膚剝落等,躺在床上呼吸都感到劇烈痛楚,猶如活在地獄。 甚麼是類固醇? 類固醇又被稱為激素,是一種調節免疫系統的藥物,能調節壓力反應、免疫反應和控制炎症,抑制和減輕腫脹、發紅、痕癢和過敏反應等。根據特性,可以分為皮質類固醇與性激素2種;前者主要由腎上腺皮質分泌,後者則大多透過睪丸或卵巢製造。類固醇常用於治療各種炎症和免疫系統疾病,包括皮膚炎(俗稱濕疹)、類風濕關節炎、哮喘等。在香港,皮質類固醇須經醫生處方及指示使用才可出售,雖然它非常有效,卻可引致非常嚴重的副作用。 類固醇的副作用 根據衛生署藥物辦公室資料,皮質類固醇的副作用及其嚴重程度取決於劑量、藥物種類和療程的長短,醫生會在考慮風險和效益後處方最適當的皮質類固醇劑量。 長期使用類固醇,可能出現以下副作用: • 白內障、青光眼 • 高血糖,因而可能觸發或加重糖尿病 • 高血壓 • 增加感染風險 • 鈣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和骨折 • 月經失調 • 抑制腎上腺激素分泌,荷爾蒙失調 • 皮膚變薄,容易瘀傷和傷口癒合較慢,皮下微血管及靜脈明顯,易破損出血,會長出新毛髮 長時間服用皮質類固醇後突然停藥,可能會因急性腎上腺機能不全而導致嚴重或致命的併發症。醫生會因應病情而逐漸減少藥物劑量,患者不應自行停藥。 #healthtalkhongkong #健康醫聊 #類固醇 #濕疹治療 #藥物副作用
0 評論
0 分享
健康醫聊|Health Talk
發表了新文章
2022-09-29 03:42:19
【含類固醇藥物應小心使用】 夏天怕濕、冬天怕乾,皮膚出現紅疹、水泡、奇癢難耐,濕疹令患者煩惱不已。不少濕疹患者都會用類固醇控制病情,但原來長期用類固醇會「上癮」,上癮情況更令人痛不欲生,一停藥很快皮膚又發炎紅癢,且一次比一次厲害,於是只能使用更強的類固醇製劑,因而陷入惡性循環。 紐西蘭一名女子自小患有濕疹,長期使用類固醇控制,但過量類固醇導致她雙眼出現白內障的副作用,右眼視力更是久受損;但決定戒用類固醇第3天已是噩夢開始,她的皮膚變得更差:發紅、撕裂爆開、皮膚剝落等,躺在床上呼吸都感到劇烈痛楚,猶如活在地獄。 甚麼是類固醇? 類固醇又被稱為激素,是一種調節免疫系統的藥物,能調節壓力反應、免疫反應和控制炎症,抑制和減輕腫脹、發紅、痕癢和過敏反應等。根據特性,可以分為皮質類固醇與性激素2種;前者主要由腎上腺皮質分泌,後者則大多透過睪丸或卵巢製造。類固醇常用於治療各種炎症和免疫系統疾病,包括皮膚炎(俗稱濕疹)、類風濕關節炎、哮喘等。在香港,皮質類固醇須經醫生處方及指示使用才可出售,雖然它非常有效,卻可引致非常嚴重的副作用。 類固醇的副作用 根據衛生署藥物辦公室資料,皮質類固醇的副作用及其嚴重程度取決於劑量、藥物種類和療程的長短,醫生會在考慮風險和效益後處方最適當的皮質類固醇劑量。 長期使用類固醇,可能出現以下副作用: • 白內障、青光眼 • 高血糖,因而可能觸發或加重糖尿病 • 高血壓 • 增加感染風險 • 鈣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和骨折 • 月經失調 • 抑制腎上腺激素分泌,荷爾蒙失調 • 皮膚變薄,容易瘀傷和傷口癒合較慢,皮下微血管及靜脈明顯,易破損出血,會長出新毛髮 長時間服用皮質類固醇後突然停藥,可能會因急性腎上腺機能不全而導致嚴重或致命的併發症。醫生會因應病情而逐漸減少藥物劑量,患者不應自行停藥。 #healthtalkhongkong #健康醫聊 #類固醇 #濕疹治療 #藥物副作用
0 評論
0 分享
健康醫聊|Health Talk
發表了新文章
2022-09-30 12:58:19
#healthtalkhongkong #健康醫聊 #類固醇 #濕疹治療 #藥物副作用 ------------------------------------- 若想磋商廣告合作,或有醫療健康相關內容提供,請與健康醫聊(healthtalk)團隊聯絡,可inbox或電郵至:healthtalkhongkong@gmail.com
0 評論
0 分享
健康醫聊|Health Talk
發表了新文章
2022-09-30 12:58:28
【服藥姿勢影響吸收率】 生病時當然要看醫生服藥,不過服藥後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起作用,尤其是頭痛、胃痛等情況,當然希望盡快可以發揮藥效,原來吃藥時的姿勢可能會對身體吸收藥物的速度產生影響。 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研究團隊,利用模型將物理學與生物力學和流體力學相結合,模擬胃在消化食物時的狀況,並發現藥丸越靠近胃最後方的胃竇時,藥物會開始溶解並透過幽門將藥物排至十二指腸。 最終研究團隊測試了四種姿勢,發現右側臥服藥效果最好,可以將藥送入胃部最深處,溶解速度只需要 10 分鐘,比直立姿勢的23 分鐘快 2.3 倍。另外,研究團隊亦發現,左側臥姿勢服藥的效果最差,左側臥則需要 100 多分鐘。 身體向右傾會有助藥物更快速到達小腸,是與胃的結構有關,幽門口位於身體靠右側處,所以食物進來後只要身體靠右傾,藥品會相對容易到達小腸。 #healthtalkhongkong #健康醫聊 #類固醇 #濕疹治療 #藥物副作用 ------------------------------------- 若想磋商廣告合作,或有醫療健康相關內容提供,請與健康醫聊(healthtalk)團隊聯絡,可inbox或電郵至:healthtalkhongkong@gmail.com
0 評論
0 分享
健康醫聊|Health Talk
發表了新文章
2022-09-30 12:58:38
【服藥姿勢影響吸收率】 生病時當然要看醫生服藥,不過服藥後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起作用,尤其是頭痛、胃痛等情況,當然希望盡快可以發揮藥效,原來吃藥時的姿勢可能會對身體吸收藥物的速度產生影響。 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研究團隊,利用模型將物理學與生物力學和流體力學相結合,模擬胃在消化食物時的狀況,並發現藥丸越靠近胃最後方的胃竇時,藥物會開始溶解並透過幽門將藥物排至十二指腸。 最終研究團隊測試了四種姿勢,發現右側臥服藥效果最好,可以將藥送入胃部最深處,溶解速度只需要 10 分鐘,比直立姿勢的23 分鐘快 2.3 倍。另外,研究團隊亦發現,左側臥姿勢服藥的效果最差,左側臥則需要 100 多分鐘。 身體向右傾會有助藥物更快速到達小腸,是與胃的結構有關,幽門口位於身體靠右側處,所以食物進來後只要身體靠右傾,藥品會相對容易到達小腸。 #healthtalkhongkong #健康醫聊 #服藥 #濕疹治療 #藥物副作用 ------------------------------------- 若想磋商廣告合作,或有醫療健康相關內容提供,請與健康醫聊(healthtalk)團隊聯絡,可inbox或電郵至:healthtalkhongkong@gmail.com
0 評論
0 分享
健康醫聊|Health Talk
發表了新文章
2022-09-30 12:58:42
【服藥姿勢影響吸收率】 生病時當然要看醫生服藥,不過服藥後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起作用,尤其是頭痛、胃痛等情況,當然希望盡快可以發揮藥效,原來吃藥時的姿勢可能會對身體吸收藥物的速度產生影響。 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研究團隊,利用模型將物理學與生物力學和流體力學相結合,模擬胃在消化食物時的狀況,並發現藥丸越靠近胃最後方的胃竇時,藥物會開始溶解並透過幽門將藥物排至十二指腸。 最終研究團隊測試了四種姿勢,發現右側臥服藥效果最好,可以將藥送入胃部最深處,溶解速度只需要 10 分鐘,比直立姿勢的23 分鐘快 2.3 倍。另外,研究團隊亦發現,左側臥姿勢服藥的效果最差,左側臥則需要 100 多分鐘。 身體向右傾會有助藥物更快速到達小腸,是與胃的結構有關,幽門口位於身體靠右側處,所以食物進來後只要身體靠右傾,藥品會相對容易到達小腸。 #healthtalkhongkong #健康醫聊 #服藥 #濕疹治療 #藥物副作用 ------------------------------------- 若想磋商廣告合作,或有醫療健康相關內容提供,請與健康醫聊(healthtalk)團隊聯絡,可inbox或電郵至:healthtalkhongkong@gmail.com
0 評論
0 分享
更多結果
類別
保健運動
醫聊新知
心靈健康
特約資訊
健康飲食
喵星人
針灸穴位
汪星人
養生之道
寵物新知
奇難雜症
健康新知
專家智慧
影片頻道
搜尋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