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恐懼,嚴重時會致命㗎!】聲音恐懼症一直是都巿中家養犬貓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對毛孩而言,鬧巿中各種不同的聲響,都可能是震耳欲聾的巨響;如果該聲響與牠們以往一些不快經歷有所連結的話,衍生的行為問題可能更難解決。 在動物行為學的角度,牠們的心理壓力可以細分為不同程度:「害怕」是指只要一離開危險,或是以食物等利誘作引導,短時間就能夠自己平復下來;「恐懼」則是無論你用任何利誘作引導,都不能即時讓牠適應及平復,就好像是人類在極度恐慌時會失去邏輯思考一樣。當有足以引起恐懼的聲音出現時,在恐懼狀態下的動物會呈現出如顫抖、流口水、躲藏、尋求主人注意和嘗試逃跑等反應。 現時治療聲音恐懼症的方向主要有三個: 第一是環境管理,主人可以盡量避免家中寵物接觸或聽到會令牠覺得不安的聲音,令聽覺刺激最小化。例如若家中小狗一聽到打雷聲就會感到恐懼,主人可以在雷雨發生前關好門窗以阻隔雷聲。此外,主人亦可以在屋內設置一個安全的躲避空間,例如在寵物自己的籠內、床底等,讓毛孩可以有一地方躲避。主人可以替毛孩蓋上毛巾,為牠們增加安全感。 第二是行為訓練,主人可以透過減低刺激源的強度,以食物等利誘與毛孩進行反制約訓練,例如將牠們恐懼的聲音錄下,減低音量再播出,同時給予牠喜歡的食物。希望可以令刺激源與牠最愛的獎勵連結,透過建立新的正面回憶來代替以往不愉快的經歷。此外,主人亦可以加入分心訓練,即是當進行正向連結訓練時,在旁邊製造一些不會讓動物害怕的聲音,例如口哨聲、撕紙箱的聲音或有節拍的打鼓聲等,如果動物能因此而分心,則證明牠能在壓力下進行正常生活,主人可以在這時候給予獎賞,進一步加強正面連結。 第三是藥物治療,如以上方法都未能有效改善毛孩對聲音的恐懼反應,主人可以向獸醫諮詢有關抗焦慮藥或減低反應藥物等治療。
資料來源:Science monthly tw, pet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