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訂閱
  • 健康專家
近期更新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3-05-01 23:17:50 0 92
    流鼻血十分常見,原因包括鼻敏感、撞傷、鼻黏膜損傷等,通常按壓鼻翼數分鐘便可止血。如果無緣故並重複地流鼻血,則可能是鼻咽癌先兆;建議及早向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求醫,盡早診斷及獲得適切的治療,切勿忽視這身體警號。
    鼻咽癌初期症狀與鼻炎症狀相似,甚至臨床上有人是出現流鼻血的情況。台北市中興院區放射腫瘤科洪文欣醫師指出,曾經有一名62歲的男性,不斷反覆流鼻血,一天流個三、四次,一直以為是因為有慢性鼻炎,過度擤鼻涕導致。但症狀持續一個月後,在家人提醒下患者到耳鼻喉科檢查,才發現竟然是鼻咽癌第三期。
    留意四部位症狀
    因為鼻咽癌的表現,就像是「百變人」,有時候會讓人忽略,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就要提高警覺:
    * 頭頸部疼痛:側邊頭痛、部分區位頭痛、頸部腫塊
    * 口鼻出血:可能是痰中帶有血絲、反復性流鼻血
    * 鼻咽症狀:鼻塞、或是膿性鼻漏,常被誤為鼻竇炎
    * 耳部症狀:耳鳴、聽力障礙、耳悶
    洪醫師也解釋,鼻咽癌早期診斷並不容易,症狀也不具特異性,但也有可能同時有很多種症狀同時發生,最好到附近的耳鼻喉科檢查,透過鼻咽鏡做切片後,有可能發現會有息肉。
    如何區別鼻炎和鼻咽癌?
    通常鼻炎可能大概一個月會慢慢好起來,且只有會有單一症狀。但鼻咽癌可能同時有頭鼻耳頸的症狀,另外也和你的生活習慣相關。
    雖然鼻咽癌主要發病原因不明,但研究中
    已證實,吸煙會增加鼻咽癌的發生率,另外兒童吃亞硝酸鹽和亞硝胺會增加罹病機率,尤其常食用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
     
    健康醫聊|Health Talk 2023-05-02 18:14:46 0 184
    癌症一直都是人類最大的敵人,即使常見的癌症,如肺癌和大腸癌,已經得到了大量的關注和研究,但是仍然有許多人因為癌症而受到影響。你是否聽說過「肌肉癌」、「口水腺瘤」和「男人乳癌」呢?
    橫紋肌肉瘤是一種罕見的肌肉癌症,主要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身上,尤其是在10歲以下的兒童中更為常見。通常發生在橫紋肌肉組織中,主要存在於骨骼肌和心臟肌中,而橫紋肌肉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有一些可能的風險因素,包括遺傳、輻射暴露和免疫系統問題等。一般的症狀包括腫塊、疼痛、出血、呼吸困難等。
    口腔腺瘤是一種罕見的癌症,它是由口腔腺發生腫瘤而引起的。大多數腫瘤是良性的,但也有一些是惡性的。如果患有口腔腺瘤,可能會在下巴、頸、口腔或周圍出現腫塊,面部有麻痺的感覺,或一側面部肌肉無力。戒菸、限製酒精攝入、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避免暴露在放射線下、定期接受口腔健康檢查,也可以幫助早期發現和治療口腔腺瘤。
    乳癌在男性中的症狀可能與女性的症狀相似,例如乳房疼痛、腫塊、皮膚變化、乳頭分泌物等。每個人出生時都會有少量的乳腺組織,但女性會在青春期繼續發育,男性則不會。相比於女性,男性患上乳癌的機會較低,但仍存在風險。乳癌在男性中的發生率較低,但如果患上乳癌,男性的死亡率可能會較高,這可能與男性對乳腺癌的認識較少、診斷較晚有關。
    這些癌症雖然是罕見的,但仍然有一定的風險存在。因此,我們要持續對癌症進行關注,並且及時尋求醫療幫助,以確保更好的預防和治療。
    健康醫聊|Health Talk 2023-05-02 09:49:42 0 113
    生蛇(Herpes Zoster / Shingles),又稱帶狀皰疹,就像是一條蛇在你身上爬行,帶給你劇痛和困擾。這是一種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不僅老年人有風險,年輕人也不能掉以輕心。雖然有些人可以通過皮膚疹子來判斷生蛇的出現,但事實上,病發皮膚不一定有皮疹出現,可能只有灼熱或刺痛感。而且大部分生蛇狀況都出現得非常突然,早期症狀除了在患部皮膚有灼熱感或神經痛外,還會有輕度發熱、食慾不振、疲倦等症狀,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就需要特別注意!
    以下為最常見的3大生蛇原因:
    1. 年齡增加:生蛇和年齡有密切關係,隨著年齡增長,免疫系統也會逐漸退化,因此年齡越大,特別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生蛇的機會也會相對增加,建議接種疫苗來預防。
    2. 腫瘤、HIV病史:曾經患有腫瘤、HIV感染或艾滋病病史的病人,由於使用免疫抑製藥物或化療藥物等原因,免疫力相對較低,因此對帶狀皰疹的病毒抵抗作用較小,較容易出現生蛇的問題。
    3. 免疫力下降:不健康的作息和飲食習慣會使身體免疫力下降,而病群也會隨即入侵身體,容易誘發潛伏在體內的帶狀皰疹病毒,從而感染病毒並有生蛇的痕跡。因此近年生蛇也有年輕化,而壓力過大、過度疲勞等都有機會導致生蛇,需要在日常多放鬆來改善問題。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3-04-24 08:34:18 0 31
    照鏡時發現身體兩邊不平均,甚至有高低膊,並發現肩膀和腰背經常感到疲倦?高低肩可分為先天性及後天性。前者因脊椎發育異常,造成脊椎側彎;後者因姿勢錯誤和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書包單側或是常常頭夾著手機講電話等,導致單側菱形肌、斜方肌等肌群左右不平衡,產生高低肩的現象。但無論是先天還是後天,也可以做一些伸展動作改善,以及纾緩肌肉繃緊情況。
    1. 頸部拉伸
    保持站立或坐姿,雙眼直視前方,將左手置放於右側額頭,適當施力將右頸向左側拉伸至緊繃但不疼痛,維持約半分鐘,重複十次。
    2. 背部拉伸
    腳成跪姿,雙手往前延伸到底,屁股向上翹高,讓頭、背部、屁股成一直線,感受背部的伸展,維持兩至三分鐘。
    3. 摸臀向下操─鍛練下斜方肌:適合高肩
    兩手掌放在屁股隆起最高處,手指向下。收腹,手掌沿著屁股往下摸到大腿後方處,使手臂伸直。到極限時維持5秒,之後休息1~2秒,1次10下。習慣後1天進行3次,可改善高肩。
    4. 肩胛骨向上操─鍛鍊上斜方肌:適合低肩
    可自行選擇站或坐,將雙手打開,上手臂和地板平行,手肘彎曲向上。保持手肘和肩膀的角度不變,提高肩胛骨〈類似聳肩,不是將手肘抬高〉,並維持3秒鐘。3秒鐘後回到原本姿勢,並重覆進行20下,可改善低肩。
    覺察姿勢防高低肩
    此外,平時也要留意身體的姿勢,盡量不要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坐在桌前時,頸部和臀部在同一條線上,站立時重心應在身體中心,不要將重心偏向其中一腳,並盡量使用雙肩背包,或換肩背背包,才能避免高低肩找上門,若發現自己有高低肩合併扁平足或骨盆歪斜等情形,建議及早就醫評估。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3-04-15 07:56:51 0 22
    幾乎每個人都曾有偏頭痛的經驗,有時候,頭痛以外更會夾雜噁心、嘔吐、畏光和怕吵等現象,深深影響到生活品質。營養師指出,識別飲食中可能造成偏頭痛的食物很重要,有助於降低疼痛發生頻率。科學研究已證實「3C」食物,也就是所謂的芝士(Cheese)、朱古力(Chocolate)、柑橘類水果(Citrous fruit)是頭痛的大敵,吃太多恐加劇頭痛症狀。這些食材含有一種名為酪胺酸(Tyramine)的成分,正常情況下,飲食中攝取的酪胺酸會在腸道和肝臟中被酵素分解代謝,因此無法進入體循環。然而偏頭痛患者可能缺乏單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 MAO)或相對應的酵素,造成酪胺酸在腸道中被吸收,進入體循環中刺激交感神經釋放正腎上腺素,容易導致血管收縮引起頭痛。
    除了3C 食物外,以下食物也含有各種不同化學促發因子,會影響血管舒張和收縮作用,是常見的誘發頭痛食物,建議減少攝取或避開。
    1. 酒精
    對偏頭痛體質者來說,即使是適量飲酒也有很高的機率會誘發頭痛。其中,紅酒相較於白酒更易引起女性偏頭痛,可能是紅酒中的組織胺、亞硫酸鹽和酚類物質成分含量較高,這些化學物質會透過多種機制來誘發頭痛。
    2. 咖啡因
    咖啡、茶、能量飲料、碳酸飲料為含有咖啡因的飲品,咖啡因是一種中樞神經的興奮劑,會導致腦部血管收縮,可能是引起頭痛的原因。不僅如此,咖啡因還具有輕度利尿的作用,會加速鎂離子流失,影響神經系統的運作,間接引發偏頭痛。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人頭痛反而是發生在不喝咖啡時,特別是咖啡成癮者(每天攝取超過 200 毫克以上的咖啡因),如果哪天突然沒有喝了,就容易產生頭痛的情況,我們稱為「咖啡因戒斷性頭痛」。
    營養師建議,盡量將每天的咖啡因攝取量限制在 200 毫克以下;或是逐量降低喝咖啡頻率,像是從每天 2 杯,慢慢降低至每天 1 杯,控制攝取量就能大大降低頭痛發作機率。
    3. 加工製品、加工肉類
    硝酸鹽與亞硝酸鹽普遍存在於加工食品或加工肉類中,常見的食物有香腸、火腿、熱狗、煙肉、臘肉等。在酸性環境中容易形成一氧化氮,近年來的研究認為,一氧化氮可能是誘發偏頭痛的因子,吃下這類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後,會導致一氧化氮的釋放,作用在血管內皮細胞,誘導血管舒張,有些人可能會在幾分鐘到幾小時內抱怨有頭痛的症狀。
    4. 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是一種人工甜味劑(代糖),甜度為蔗糖的 180 至 200 倍,自 1981 年代紐特公司推出這項產品後,就陸續發現在長期、大量使用的情況下,容易加劇頭痛、偏頭痛、緊張性頭痛的症狀。
    5. 味精
    味精(Monosodium glutamate, MSG)在亞洲菜餚中經常被使用,能夠幫料理提味,廣泛應用於冷凍食品、零食、沙律醬、醬汁中。吃太多容易直接引起血管收縮作用,產生頭痛、口渴、心悸等症狀,過去就曾有研究發現,當每次味精食用量超過 2.5 公克,頭痛頻率明顯增加,可做為日常生活攝取量的參考建議。
    但要留意,頭痛原因百百種,飲食只是其中一項可能因素,同時也需要考量個體差異,畢竟大家對食物的敏感度不一,並不是上述所有食物都會引起偏頭痛。若發作次數過於頻繁,那便是身體所發出的紅燈警訊,建議尋醫生協助。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3-02-24 11:07:57 0 349
    坊間有很多濕疹的謬誤或者治療偏方,例如芒果濕熱、玩水加劇濕疹、芫茜水治濕疹等等,孰真孰假?讓崔博士一一揭開。
    養生達人崔紹漢既是生化博士,也是中醫學博士,擁有數十年臨床經驗,曾出版多本健康養生暢銷書。今集崔紹漢博士會講解如何從日常生活預防和改善濕疹,並且推薦不同食療調整濕疹的體質,同時亦會拆解一些濕疹的謬誤,其中更分享個人故事。
    崔博士會定期現身 #健康嗎 節目 #問問崔博士,如果觀眾有其他關於養生健康的疑問,不妨踴躍留言查詢,有機會獲崔博士親自拆解,甚至獨自拍成一集節目。
    如果喜歡我們的影片,記得讚好、分享及訂閱健康嗎YouTube頻道,支持我們製作更多優質影片!
    立即按Link,選【問問崔博士】觀看👀
    如果喜歡我們的影片,記得讚好、分享及訂閱健康嗎YouTube頻道,支持我們製作更多優質影片!
    🌟各位觀眾也可以到YouTube 搜尋「健康嗎HealthCode」頻道觀看其他影片
    免責聲明:本影片提供的資訊作參考之用,有關個別的診療情況,請諮詢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0-08-17 09:22:01 0 28

    大熱天時,吃一杯冰凍乳酪,不僅可以消暑,還可以減低患癌的風險。不過,市面上的乳酪種類繁多,我們要學會選擇有益健康的乳酪。 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研究發現,乳酪能與高纖維的食物產生協同效應,降低肺癌發病風險33%。乳酪中的益生菌和益生元,可以改善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從而改善免疫系統,降低患癌風險。 此外,四川大學的學者在研究190多萬人的研究數據後發現,攝入發酵乳製品可以有效降低患癌風險19%。其中,食道癌、膀胱癌和結直腸癌的風險分別降低36%、21%和12%。 荷蘭國立腫瘤基金會的研究顯示,常吃乳酪可有效預防女性乳腺癌的發生,堅持每天吃250克乳酪的女性與不吃乳酪的相比,乳腺癌發病率低50%。 不過,要買有營養的乳酪,有幾點要注意。第一,要看包裝上有沒有「發酵乳(Fermented Milk)」字樣,它是指在純牛乳中加入乳酸菌發酵後所製得的產品。 第二,每100克乳酪的蛋白質含量要超過2.9克,或蛋白質含量超過2.3%,數值愈大愈好。 第三,最好選原味乳酪,因為製造商為了提升乳酪的口感和營養而添加的成分,如蔬果、穀物、果粒等,最常被添加的是糖。 第四,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最好不超過12%,因為超過這個量含糖就會偏高。 第五,如果想吃到益生菌,就應選擇需要冷藏的活菌型乳酪。一些可以常溫保存的乳酪產品,是滅菌型乳酪,基本不含活性乳酸菌。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0-08-10 11:45:26 0 36

    許多女性都投訴另一半霸住個廁所,屙屎、屙尿隨時成個鐘,究竟廁板是否好坐過梳化?點解老公、男友做甚麼都冇心機,屙屎最勤力🚾,不禁發出靈魂拷問,亦擔心另一半生痔瘡😤。男比女真的更多屎嗎?健康嗎嘗試以理學及心理角度分析: 原因一:男性每天攝入的食物通常多於女性,有入必有出。據《2010~2012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18~49 歲的男性和女性,每天攝入的能量相差達到——294~1966千卡,意味一個男性可能每天比女性最多吃多3個巨無霸(約1500 千卡)。 原因二、女生便秘率高於男生2.2倍,醫學上一周大便 3 ~ 21次都是正常的 少於3次就是便秘。影響女性便秘的因素有:1.月經期、懷孕的女性,激素變化引發腸道變化;2.久坐、缺少鍛煉;3.「直腸前突」常見於女性,直腸在排便時往前突,大便更容易卡住。症狀包括:排便困難、便不盡、下墜感、腹脹、排便間隔時間長。4.節食、壓力過大。 原因三、男生「多屎」的心事,喜歡在廁所一邊辦大事,一邊做其私事,如玩遊戲、刷手機,抽煙,發呆…… 中醫通便秘方: 多喝水(每日2000cc,起床後先飲200cc) 固定時間排便,養成習慣 多吃蔬果,增加膳食纖維 (25g) 按摩脾經(飯後按摩效果佳) 以生薑皮泡紅茶飲。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0-08-10 13:25:03 0 102

    被譽為「人工智能(AI)界先知」的台灣電腦科學家李開復,2013年患淋巴癌,醫生稱其患病的原因是「承受壓力太大」和「作息時間不規律」。李開復經過一年半治療後,2015年康復並重返工作崗位。  良李開復病後痛悟,睡眠是最有用的抗癌良藥。他指出,從前是每晚睡不到5小時的「鐵人」,不論半夜或清晨,隨時回覆電子郵件,工作壓力積累下來,相信與患癌有關。病後為補償身體虧損,李開復第一項承諾,就是好好睡覺。 他指出,最佳的睡眠時間是每晚10時,理想的睡眠長度是7小時到8小時。他引述中醫師說,睡覺養人體的陽氣,癌症就是陰氣太盛所致。晚上11時到凌晨1時是膽經循行時間,人體的陽氣剛剛要升發,定要在熟睡狀態,才能助長陽氣,所以最好10時就睡覺。 李開復又引述西醫的說法指出,11時以後是人體開始進行細胞修復,以及免疫系統獵殺癌細胞的時間,如果這段時間沒有進入深度睡眠,是健康一大害。 為了養成早睡習慣,他規定自己9時以後不接觸電腦、手機,潄洗完畢,保持燈光柔和,慢慢進入睡眠準備狀態。 除了早睡以外,還要睡得夠。美國和瑞典研究報告均顯示,睡眠不超過5小時,大增風險,死亡率較日睡7小時的人高出52%。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0-08-03 20:02:30 0 65

    鼻敏感是過敏症的一種,經常被誤當成感冒。發病原因和精神緊張、捱夜等有密切關係,很多人通宵打機後,會發現鼻敏感嚴重了。鼻敏感後果有疲倦、乏力、無法傳注、食慾下降、影響睡眠、煩躁等鼻塞,嚴重時更可引起缺氧。 針對鼻敏感造成鼻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從中西醫兩個方面來緩解。 西醫的方法是用淡鹽水洗鼻。用鹽和37℃水配成濃度為0.9%-2%的淡鹽水,把鹽水裝入清洗儀器中。清洗時頭部向前傾斜30度,張開嘴用嘴呼吸,一天兩次。 中醫的方法是用蠶桑御風茶來預防和調理,平時有口乾喉乾、冷氣過敏、咽炎、皮膚敏感的人也可以嘗試。配方是蠶桑茶一個、黃芩少許、烏梅一個、甘草二片。惟平時比較虛寒,四肢發涼,怕冷的人不建議喝。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0-07-28 01:51:43 0 33

    肺癌患者5年仍存活的比率相對其他常見癌症相對較低 ,且肺癌發現多為中晚期,治療更棘手。越來越多病人願意接受中西醫結合療法,中醫會按照病人不同的體質、不同的證型、不同的病程,配合西醫治療,給予不同的調理,幫助改善病情及紓緩放、化療後的副作用,協助病人完成療程,提高生活質量。 臨床上有不少病人因難以承受化療、電療或標靶治療等副作用,其間向中醫求助。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大原則為「先辨病、後辨證」,即在西醫確診癌症類型後,中醫再進行辨證論治。肺癌最常見為非小細胞癌,較有功效的中藥包括白英、板藍根、浙貝母及南沙參等。 肺癌病人術後2年最容易復發,台灣近年曾進行有2.3萬名肺癌病人參與的大數據研究,發現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的人士,平均壽命達3.05年,比單純接受西醫治療的肺癌病人增加了逾1年。

     

更多文章
搜尋
Currently At
類別
推薦的
閱讀全文
問問崔博士 濕疹篇 下集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3-02-24 11:07:57 0 349
坊間有很多濕疹的謬誤或者治療偏方,例如芒果濕熱、玩水加劇濕疹、芫茜水治濕疹等等,孰真孰假?讓崔博士一一揭開。...

Read More

【問問崔博士】連花清瘟膠囊有用嗎?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2-03-26 01:00:04 0 155
【防治Omicron,中西藥如何共同服用】疫情居高不下,許多人家裏都有一堆西藥、中成藥,一起服用這些藥來防治時有何宜忌?連花清瘟正確用法?...

Read More

【健康開講】講解最佳食水果時機,以及在相應的季節挑選少農藥又香甜的水果。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3-04-17 15:58:11 0 36
#水果 應該飯前還是飯後吃比較健康?眾所周知,#水果 含有豐富消化酶和纖維,可以促進腸道健康,防止#便秘 。不過吃水果的時間卻相當有學問,香港知名綠色人士#周兆祥博士 警告,#飯後果...

Read More

【問問崔博士】便秘篇-下集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3-04-17 08:07:31 0 235
便秘是都市人的通病,受各種生活因素影響,很多人即使有便意都未能順利 #排便...

Read More

【健康開講】口罩令解除後,你還有戴口罩嗎?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3-04-17 16:06:01 0 55
月初政府宣佈取消維持了959天的口罩令,不過街上不少人仍然配戴口罩。有人表示是出於習慣,覺得戴口罩能增加自信和安全感,如果沒帶口罩出門,容易感到不自在,這類人又被認為患有口罩依賴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