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訂閱
  • 健康專家
近期更新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3-04-30 16:46:54 0 24
    好多時都聽到飲酒傷身,或酒乃穿腸之物。但人類飲酒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難度真的一點好處也沒有嗎?其實已有醫學證據顯示,適度飲酒——大約每天一杯——有多種好處。本文將解釋您需要知道的飲酒對健康的好處、哪種類型的酒最健康,以及其潛在的不良影響。
    適量喝酒的潛在好處:
    1. 豐富的抗氧化劑
    葡萄酒富含抗氧化劑,可以防止由發炎和氧化壓力引起的細胞損傷。氧化壓力是一種由抗氧化劑和不穩定分子(稱為自由基)之間的不平衡引起的情況,自由基可以損壞您的細胞。葡萄具有高水平的多酚,這些是抗氧化劑,已被證明能減少氧化壓力和發炎。
    因為紅葡萄酒葡萄的抗氧化劑含量比白葡萄品種高,飲用紅葡萄酒可能會比飲用白葡萄酒更能增加您的血液抗氧化劑水平。40名成年人的一項為期兩週的研究發現,每天飲用400毫升的紅葡萄酒可以增加抗氧化狀態。
    較高的抗氧化狀態與減少疾病的風險有關。例如,飲用紅葡萄酒已被證明與減少老年癡呆症和帕金森症的風險有關。
    2. 有助對抗發炎
    葡萄酒中含有具有抗發炎特性的化合物。慢性發炎可能會增加患上心臟病、自體免疫性疾癥和某些癌症的風險。因此,最好盡可能預防這種類型的發炎。通過飲食、減壓和運動,可以減少慢性發炎。許多食物具有減少發炎的功效,而葡萄酒被認為是其中之一。
    有研究顯示,葡萄酒中的一種名為白藜蘆醇的化合物具有抗發炎特性,可能對健康有益。一項包括4,461名成年人的研究顯示,適度飲用葡萄酒與減少炎症反應有關。這項研究的參與者自報其酒精攝入量。攝入每天40克以下酒精的人比不飲酒的人的發炎反應更少。
    此外,在一項包括2,900名女性的研究中,每天飲用一杯葡萄酒的女性與那些戒酒的女性相比,其炎症標記顯著降低。一項平均年齡為50歲的87名成年人的研究發現,每天飲用150毫升的紅葡萄酒與不飲酒相比,只會引起輕微的發炎標記降低。
    3. 可能有益於心臟健康
    研究顯示,飲用適量的葡萄酒的人心臟病的發病率降低。研究人員認為,紅葡萄酒中高濃度的多酚抗氧化劑可以幫助減少高血壓、高膽固醇和代謝疾病的風險。
    一些研究表明,飲用紅葡萄酒可能會降低患有高血壓的人的血壓,這可能會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然而,其他研究表明,每天飲用一杯紅葡萄酒對正常血壓或已經患有心臟病的人的血壓沒有降低作用。此外,葡萄酒可能會與降血壓的藥物相互作用。
    此外,過度飲酒可能對心臟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包括增加血壓和患上心臟病的風險。
    在這個領域的研究還在進行中,因此,是否適量飲酒對心臟健康有益仍有待商榷。
    4. 其他好處
    — 有益於心理健康。偶爾喝一杯酒可能會降低患抑鬱症的風險。然而,過度飲酒可能會產生相反的影響,增加您患上此疾病的風險。
    — 可能促進長壽。研究發現,作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適量飲用葡萄酒可能會增加壽命,這歸功於葡萄酒中高抗氧化劑含量。
    — 可能促進健康的腸道細菌。最近的研究甚至表明,紅葡萄酒可能有助於促進有益的腸道細菌的生長,這可能會改善患有肥胖症的人的代謝症候群標記。
    哪種類型的葡萄酒效益最大?
    許多人對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養生功效爭論不休。但不幸的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白葡萄酒,因為大多數研究分析飲用葡萄酒的好處主要集中在紅葡萄酒的益處。紅葡萄酒因其葡萄皮中含有的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白藜蘆醇而被廣泛認可。
    事實上,紅葡萄酒的白藜蘆醇含量高達白葡萄酒的10倍。
    潛在的缺點
    過度飲酒一定對身體有害。事實上,每年平均有87,798人在美國因過度飲酒而死亡。這佔20至64歲成年人死亡人數的10分之1。
    過度飲酒會帶來幾種健康風險,包括增加某些癌症、糖尿病、心臟病、肝臟和胰臟疾病以及意外受傷的風險。
    最近的研究分析發現,對於女性來說,每天飲用1杯(150毫升)的葡萄酒,對於男性來說,每天飲用2杯(300毫升)的葡萄酒是最佳的。飲用這種適量的葡萄酒與健康益處有關,而飲用超過這個數量可能會對您的健康產生影響。
    請記住,即使適量飲用葡萄酒可以提供幾種健康益處,但考慮您整體的飲食品質也很重要。一個不健康的飲食可能會抵消每天喝一杯葡萄酒的好處。
    此外,某些人應該戒酒,包括未成年人、孕婦和服用某些藥物的人。
    您應該因為健康而飲酒嗎?
    研究發現,與水果和蔬菜豐富的均衡飲食一起適量飲用葡萄酒對您的健康有益。養生法是地中海飲食的一部分,與有益的健康結果和疾病預防有關。但如果您以前不喝酒,那麼您不需要因健康原因而開始喝葡萄酒。
    例如,富含水果、蔬菜、全穀物、纖維、豆類、魚和堅果的健康飲食已經提供了高量的抗氧化劑,並有助於預防心臟病。
    總結
    研究表明,偶爾喝一杯紅葡萄酒對您有益。它提供了抗氧化劑,可能促進長壽,並可以幫助保護心臟免受有害的炎症等方面的影響。有趣的是,紅葡萄酒可能比白葡萄酒具有更高的抗氧化劑含量。但是,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更好地了解哪些類型的葡萄酒提供最大的益處。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3-04-29 02:56:23 0 164
    好多人話奶茶濕熱,不要飲太多。但有沒有想過,加了香料的印度奶茶Masala Tea不但不會濕熱,反而有養生功效,四季宜飲?而且要在家中DIY一點也不困難,小編今次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款印度神飲的厲害之處,以及如何在家中調製。
    認識印度奶茶的香料
    印度奶茶在印度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香料配方,下面介紹的香料不一定要全部使用,可依照自己的口味增減,印度奶茶是充滿變化的特色香料茶。我們依次介紹當中必須的配料,以及錦上添花的佐料 :
    必須的香料 :
    1. 肉桂(Cinnamon)
    又稱大茴香,帶有辛辣和甜味,香氣獨特,是著名的溫熱香料之一。可抗氧化、發炎,抑菌,補元陽,暖脾胃,散寒活血,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降血糖、血壓,舒緩經痛。
    2. 丁香(Clove)
    小小一顆味道就很強,加入丁香的熱茶、熱葡萄酒或蘋果酒等飲料,風味更加栩栩如生。丁香還是一味很好的溫胃藥,具有補腎助陽,促進血液循環,舒緩牙痛等作用。
    3. 綠荳蔻(Cardamom)
    又稱小荳蔻,氣味香甜辛辣,溫暖芬芳,有了它,奶茶就有「印度風味」。敲裂綠豆蔻再放入沸水中能更好地䆁放出香氣。綠荳蔻能緩解胃脹氣,清除腸道毒素,促進腸胃吸收力,還有開胃、袪寒、安眠等功效。
    錦上添花的配料 :
    1. 小茴香(Fennel Seeds)
    又稱甜回香,聞起來像草原的氣味,帶有甘草、柑橘的甜味,獨特的清新氣味能撫慰心靈。具有良好的排毒功效,能舒緩脹氣,婦女通乳、調經,有助於產後瘦身。
    2. 老薑(Aged ginger)
    濕冷的天氣待在家裡,煮一壺薑奶茶讓人好滿足。老薑味道濃烈,適合用於口味較重的烹調。驅寒效果好,還有保護脾胃、肝臟,抗發炎,預防感冒等好處。
    3. 胡椒粒(Pepper)
    印度奶茶中添加了胡椒,風味更加鮮明,多層次的味覺在舌尖綻放。黑胡椒、白胡椒溫熱的特性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養胃健脾,還可幫助發汗,袪濕,促進食慾。
    4. 薑黃(Turmeric)
    淡淡辛香的薑黃,有一點點苦味。不僅是料理常用的香料,也是保健植物,可幫助預防失智症,提振記憶力,平衡情緒和紓解壓力。
    更多的香料 :
    以上介紹的香料全部加入鍋中煮奶茶,風味濃郁,十分好喝。若想變換層次豐富的味覺,還可酌量添加肉豆蔻(Nutmeg)、孜然(Cumin Seeds)、月桂葉(bay leaf)和八角(Star Anise)等香料。
    紅茶種類
    印度奶茶大多使用紅茶,而香氣濃郁,餘韻無窮的阿薩姆紅茶最適合和瑪薩拉香料搭配,加入鮮奶後也能聞到茶香。
    大吉嶺紅茶、錫蘭紅茶或伯爵茶也是好茶,口感細膩,風味清淡芳香,若用來燒煮印度奶茶,也別有一番風味。一般口感強勁的茶款用來煮奶茶,較重口味。
    如何自製印度奶茶?
    印度奶茶沒有固定配方,用鮮奶效果通常會較香濃,但如果不喜歡或不喝鮮奶,也可以用水就好,或是用豆奶、杏仁奶或燕麥奶代替,隨意搭配你最喜愛的組合。參考下列經典做法,煮一鍋香濃的印度奶茶。
    【材料】
    份量:2人份
    水 250克
    全脂鮮奶 500克
    阿薩姆散茶 6克 或 茶包 2袋
    綠豆蔻 3顆,拍裂
    小茴香 3克
    丁香 4粒
    老薑片 10克,去皮切碎
    黑胡椒 10粒,壓碎
    肉桂棒 1.5克
    薑黃粉 4克
    白砂糖 12—30克
    【做法】
    1. 將肉桂、薑和水倒入鍋中,開火煮至水沸騰後,小火續煮5分鐘。
    2. 放入剩餘香料,以中小火煮約5分鐘。
    3. 接著加入茶葉、鮮奶和糖,以小火加熱約2分鐘,注意不要煮至沸騰,小滾即可關火。
    4. 關火後,取漏勺過濾殘渣,將奶茶倒入杯中即可享用。
    小提示:
    1. 熱呼呼的奶茶如果靜置一會兒,容易在表面形成「奶皮」,可在關火後,以勺子舀起奶茶再倒回鍋中,這個「拉茶」動作多「拉」幾次後,奶茶就不容易形成「奶皮」了。
    2. 可在煮奶茶之前,先將乾香料放入平底鍋中乾炒,炒出香氣後再搗碎,這樣香氣更足。
    以上的香料,在一般的香料店也會買得到;或是到南亞人士開設的雜貨店會買得到。紅茶葉一般超市的茶包也可充當,但更講究的話也可以選購自己喜愛的優質紅茶葉。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3-04-27 17:47:08 0 97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進行了一項亞洲最大型的長新冠研究,透過卷訪問了10,043名本港新冠康復者的後遺症情況。研究於2022年7月至12月期間進行,對象年齡介乎1至102歲,當中97%為2022年受到感染的懷疑Omicron個案。
    中大醫學院是次研究中,有12%長新冠患者出現生殖系統徵狀,包括月經失調、下體疼痛及性功能障礙等,當中80%為女性。英國曾有大型研究指出長新冠患者出現性慾減退和射精困難的風險增加超過 2 倍。另有學者指出,能與新冠病毒結合並讓其入侵細胞的ACE2受體,廣泛存在於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如睪丸、卵巢和子宮,甚至有研究發現男性新冠患者的生殖系統賀爾蒙水平嚴重失衡。
    性功能障礙從肝腎調理著手,常見 6 辯證用藥
    在中醫角度,「肝主筋、腎藏精」,而「肝主筋,主疏泄調達」、「腎藏精,主作強之官」,男性性功能障礙應從「肝」和「腎」來著手處理。並根據性功能障礙之狀況,並提出適合的治療方法來解決。
    1. 陽痿伴精神萎靡不振、氣短乏力、腰膝痠軟、下半身覺冷、舌質淡胖、脈細弱。治療上,宜溫補腎陽,可選用右歸丸、桂附八味丸等。
    2. 陽痿伴失眠、健忘、耳鳴、口乾舌燥、五心煩熱、舌質紅瘦苔少、脈細數。治療上,應滋腎清熱,可選用左歸丸、知柏地黃丸等。
    3. 性慾低下、舉而不堅、即舉即泄,泄後腰膝痠軟、兼面色不華、氣短乏力,舌質淡胖,脈沉細。治療則宜補腎益精、固澀收斂,可選用金鎖固精丸、水陸二仙丹等。
    4. 朝思暮想、陽強易舉、心神不定、夢交而泄,舌尖紅苔薄白,脈弦數。治療宜滋陰降火、寧心止遺,可選用大補陰丸。
    5. 陽強易舉、即舉即泄、陰囊濕癢、胸脅苦滿、小便黃短。舌質紅苔厚,脈弦數。治療應清熱利濕、瀉肝固泄,可選用龍膽瀉肝湯等。
    6. 懼怕受孕、心態失衡、堅忍不射或長期體外泄精,致下腹墜脹、會陰澀痛。舌質黯紅,脈弦而澀。治療上,宜疏轉氣機、通利精關,可選用柴胡疏肝湯、血府逐瘀湯。
    除中醫藥物治療外,亦可使用穴位按摩,來刺激經絡的氣血暢通,例如:合谷穴、三陰交穴、太衝穴、關元穴、氣海穴、腎俞穴、足三里穴、太谿穴等。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3-04-27 01:34:57 0 24
    良好的睡眠是保障身心健康的一個關鍵因素,大家都知道,捱夜對身體不好,早睡早起身體好,但有研究發現,如果睡眠時間都是四小時,晚上11時至凌晨3時睡覺的志願者,第二天的狀態比凌晨3時至7時睡覺的志願者狀態更差。
    可能的原因是,過早起床的人睡眠中斷往往是突然的,後半夜非快速眼動睡眠大大減少,主要為快速眼動睡眠。睡眠的突然中斷導致睡眠惰性,睡眠惰性是發生在睡眠之後的一種負面情緒,表現為起床時昏昏沉沉,認知能力下降,情緒低落,嚴重者可有方向感障礙或意識混亂。
    過早起床的人體內皮質醇水平更高。它是一種與壓力有關的荷爾蒙。因此,過早起床的人更容易患肌肉疼痛、頭痛。皮質醇使人對外界刺激的警惕性增高,也更容易煩躁和疲憊。
    過早起床的人很容易疲勞,因為白天較長,午餐和午休的時間也相對較短,更容易出現疲勞。晚上就會更早躺下,這對會出現睡眠晝夜節律紊亂。
    過早起床和捱夜一樣,都會導致睡眠時間不足,產生睡眠剝奪的症狀。急性睡眠剝奪會產生頭痛、頭暈、注意力下降、煩躁等症狀;長期睡眠剝奪會導致身體免疫功能失調,使患消化道疾病、肥胖、心腦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症、免疫性疾病等風險增加。
    所以,捱夜和過早起床都是不健康的,最重要是要保證7-9個小時的完整睡眠。以下介紹
    六個方法,能助你改善睡眠:
    方法一:保持規律生活
    盡量每天同一時刻起床,包括休息日,有助於調好「生物鐘」。起床時間不要過早或過晚,建議七時半左右起床,也不要賴床,過多賴床會導致淺睡眠。建議盡量在晚上11時前入睡,但不要過早在床上醞釀睡意,等有睡意後再上床。
    方法二:增加體力活動
    如做體操、跳舞、打太極拳、練瑜伽等,有助於減輕入睡困難,加深睡眠,但睡前兩小時不要劇烈運動。
    方法三:注意控制飲食
    不要空腹或飽腹上床,避免攝入過多的咖啡因飲料,如茶、咖啡、朱古力,盡量戒煙限酒。
    方法四:做好睡前準備
    睡前可洗個熱水澡或熱水浸腳;穿寬鬆睡衣;枕頭高低、軟硬合適,被子厚薄適當;關燈、關好門窗、拉上窗簾,營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
    方法五:控制夜尿次數
    睡前兩小時避免進食及大量飲水,以免頻繁起床。如果患有膀胱過度活躍症,可考慮藥物治療。
    方法六:學會放鬆訓練
    腹式呼吸放鬆法,有助於改善睡眠:保持坐位或平臥位,肩膀放鬆,閉上眼睛;雙手可放在腹部,緩慢深吸氣,暫停1-2秒,緩慢呼氣,再暫停1-2秒,如此循環往復。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3-04-17 16:03:40 0 53
    一個人如果能吃能睡,二便通暢就應該沒什麼大毛病。偏偏都市人生活緊張,精神壓力大,容易患上#失眠 。不論是#難入睡 、#淺眠 或#早醒 ,其實都屬於失眠。如果病情輕微又不想依賴安眠藥,可以嘗試吃碗#小米粥 ,有助養心安神,穩定情緒。
    中醫食療專家 #張佩芳 (芳姐),今集介紹失眠必吃的「夜交藤圓肉紅棗小米粥」,對失眠多夢、神疲乏力人士十分有益。#夜交藤 是何首烏的莖藤,可在中藥店購買,有養心安神、養血通絡和止癢等功效,而且煮起來不會有中藥味,是治失眠的好食材。
     
    另一個主角#小米 含有色胺酸,能調節睡眠,而且有健脾和胃、滋養腎氣和補虛清熱作用,所含的蛋白質和維生素B1 B2比大米還要多,是嬰兒、小朋友、孕婦和長者的理想食物,適合一家大小食用。#芳姐 分享原來煮小米粥的竅門是加#藕粉 ,不但口感香滑,更加可以健脾養血。
     
    #芳姐 又會教大家如何挑選龍眼肉(圓肉)和紅棗,想知道的就不要錯過,馬上看片!
     
    👩🏻‍⚕️ 芳姐 :食療專欄作家、烹飪導師,曾任中華廚藝學院客座講師,研究中醫食療逾20年,對中醫藥食材有豐富的知識,是一位既有理論亦有實踐經驗的食療顧問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2-10-04 18:43:46 0 20

    進入秋季開始出現過敏症狀,皮膚也變得乾燥,這些都可能是秋燥所引起的症狀。因為秋季是萬物斂收的季節,氣候主燥,容易耗損人體津液,讓身體出現燥的症狀。 中醫指出,秋天空氣乾燥,燥氣容易傷肺。傳統中醫特別重視肺、脾、腎的保健,尤其是肺主氣,司呼吸,人體必須依靠肺呼吸,當呼吸器系統順暢,身體運行自然變好,潤肺便是養元氣之源,只要元氣充足,免疫力自然提升,就不擔心「秋燥傷肺」的危害風險。 中醫養生建議,預防秋燥除每天均衡飲食外,更應喝足量水加上按摩穴位,就可以維持身體免疫力。以下五個常用的穴位,可以抵抗秋天容易爆發的呼吸道疾病。在穴位按摩3-5分鐘後,換另一邊穴位。 一、合谷穴:開關通竅 清泄肺氣 位置:虎口併攏,肌肉凸起最高處。 功效:屬手陽明大腸經,有疏散風邪、開關通竅、清泄肺氣的功效。除了疏通面部氣血、緩解鼻敏感外,「肺和大腸相表裏」,可消火氣,改善便秘、口乾等症狀。 二、魚際穴:清肺瀉火 止咳利咽 位置:位於大拇指的第一掌骨中心處。 功效:屬手太陰肺經。有清肺瀉火、清宣肺氣的作用,能清肺熱、止咳喘、利咽喉、消疳積。 三、三陰交穴:滋陰降火 健脾益血 位置:小腿內側,腳踝骨最高點往上約四橫指處。 屬足太陰脾經。是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和足厥陰肝經的交會處,故名三陰交穴,具有滋陰降火、清熱、健脾益血、補腎養肝、幫助睡眠的作用。 四、太淵穴:宣肺平喘 清咽消腫 位置: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當舟骨結節外上方,橈側腕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功效:屬手太陰肺經。有宣肺平喘、清咽消腫的功效。能補肺益氣、止咳化痰、治胸痛。 五、膻中穴:利氣寬胸 止咳平喘 位置:胸部正中線平等四肋間隙處,約當兩乳頭之間。 功效:屬任脈。有利氣寬胸、止咳平喘、活血通絡的功效。有胸悶、咳喘、慢性呼吸道疾病、心悸等症狀,只要按摩膻中穴,就能立刻取得良好的效果。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0-08-17 11:06:53 0 110

    抬腳功原為太極拳的一種輔助功法,雖是輔助功法,但養生效果極佳。每晚睡前花15分鐘抬抬腳,堅持兩三個月,就可以改善體質、精力倍增,對於生理不適、便秘、胃腸消化不良、尿失禁、前列腺腫大等病症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1.促進肝解毒、腎排毒 在高抬腳時,血液會迅速流回肝、腎,重新解毒、排毒。 2.保護心臟、穩定血壓 高抬腳時因丹田訓練呼吸,能減少肺部負擔胸腔之濁氣,解決心胸之鬱悶。心胸開朗氣沈丹田,幫助心臟恢復正常功能,心理壓力降低,血壓隨之穩定。 3.降血脂、穩血糖 高抬腳時因流汗,可將體內部分毒素排出,脂肪自然燃燒。由於脾主四肢,抬腳時也運動了脾,所以血糖可以穩定。 4.護腸胃、增強生理功能 在高抬腳時,大小腸自然會蠕動,膀胱更有力。胃腸消化,排便正常,何來肥瘦不均、胃口不開呢? 5.護脊椎、防關節退化 高抬腳時,脊椎保持水平,全身肌肉富有彈性,氣血順暢,何來關節退化的病痛呢? 6.防治睡眠障礙症、護頭腦高抬腳時,因內臟全身運作,心理生理調適正常,何來睡眠障礙症?頭腦清醒、智慧,記憶力當然會增加,這是健康的表現。 注意:在做高抬腳前後,均需各喝300毫升的溫開水,心平氣和,保持輕鬆,自然呼吸,不可憋氣,靠腰力及丹田氣力來支撐身體下半部所受之酸。個人量力而行。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0-08-17 18:58:52 0 91

    女人之苦莫過於每月的經痛。自古有云「十個女人九個寒」,這個「寒」,就是指「子宮寒冷」。如果女士有尿頻、小腹凸出、手腳冰冷的徵狀,十成九就是子宮寒冷了。 子宮寒冷可分「實寒」及「虛寒」,實寒的女性通常身體強健,只有在大量喝冷飲或吃生冷食物時,才會出現白帶增多或肚子寒涼不舒服等症狀。只要戒掉寒涼食物、多運動,子宮寒冷的狀況多半會消失。 絕大多數有經痛的女性是「虛寒」,多數是腎虛,無法溫暖體內臟腑,形成虛寒中的陽虛體質,徵狀是長期月經不規則、痛經,白帶量多或手腳冰冷。中醫認為,要肝腎氣足、子宮溫暖,體內氣血通暢,月經才會規律而不會出現痛經的狀況。 以下簡單四招,可助虛寒女士不食藥,向經痛說再見: 1.常搓手心、腳心 平時經常揉搓手心、腳心,溫暖手腳,改善末端血管的血液循環。 2.每晚泡腳半小時 泡腳可達到驅寒的作用。泡完腳後,睡前可躺在床上,將腿垂直靠在牆上,放鬆10分鐘,既能促進血液回流,又可減輕水腫狀況。 3.按摩穴位 用暖包、熱毛巾每天熱敷穴位30分鐘,包括肚臍正中直下1.5寸的「氣海穴」和肚臍正中直下3寸的關元穴。 4.飲黑糖薑茶 黑糖10克加生薑4片,用500毫升水煮滾,也可用燜燒保溫罐加入滾水悶泡生薑片15分鐘,再加入黑糖調勻。冬天容易手腳冰冷或正逢經期的女性,可用較辛熱的老薑。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0-08-17 18:29:26 0 89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搞到人心惶惶。但無論有沒有肺炎,肺癌也是全球人類的頭號殺手,肺結核和支氣管炎仍令數以億計人類苦不堪言。肺部主掌我們的呼吸,是人體接觸外來空氣的第一道防線,更是維持生命的最重要器官之一,如果受到外邪入侵,就會對生命構成極大威脅,因此養肺潤肺,是養生之道的重中之重。 肺在五行之中屬陰,以中醫角度來看,秋天的燥氣最傷肺。現在立秋已過,是時候做足養肺潤肺措施,以增強肺臟抵禦外邪的能力,進而增強免疫力。 養肺並不困難,中醫推介以下幾種食療,助你養一個強壯的肺: 1. 枇杷 根據《本草綱目》,枇杷具有祛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健胃之效。但枇杷主診初咳、熱咳,久咳者就不適合。 2. 銀耳 銀耳有「菌中之王」的美稱,入肺、胃、腎經,具生津潤肺、滋陰養胃、補腦強心的作用,與百合一起做湯羹療效尤佳。 3. 雪梨 雪梨有潤肺消痰和降火等功用,特別是秋燥襲人時,出現口渴、便祕、乾咳等症狀,可多吃梨子。但雪梨屬寒涼水果,體質虛寒人士不宜生吃雪梨,建議煮湯或清燉為佳。 4. 蜂蜜 蜂蜜具有潤腸、潤肺功效。在中醫理論中,肺與大腸互為表裡,許多與呼吸道相關的病症會導致腸胃問題。蜂蜜既可滋潤呼吸道,又能幫助排便,是最佳養生食材之一。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0-08-16 09:50:39 0 77

    一覺醒來,經常感到周身酸痛,原來這都是睡姿犯的錯?以下從 3 種睡姿,看出你身體酸痛的成因。 1. 永遠側睡同一邊 睡覺時,如果睡姿是側向某一方向睡覺,反映你的左右兩側肌群或關節不對稱。有機會是日常生活習慣或擺設而造成,例如揹單肩袋,令身體不自覺側向一邊。 如持續出現這個問題,可以透過改善日常用品擺設,去改變生活習慣,並伸展脊椎,減少身體酸痛。 2.雙手高舉過頭 如你睡覺時,經常雙手高舉過頭,那麼你定是很容易會出現肩頸酸痛的情況。這類睡姿的人,大多伴隨駝背的困擾,故睡覺時為了不拉扯到緊繃的肩頸和胸肌,才會呈現出投降姿勢。 睡覺前可以多伸展頸和胸肌,改善站姿和坐姿,都有助減少身體酸痛的情況。 3.仰躺呈現青蛙腿 在仰躺時,如果出現明顯的青蛙腿姿勢,即是雙腳往外翻、膝蓋彎曲、踮腳尖,意即你平日沒有伸展小腿,或是有翹腳的習慣。想紓緩這種情況,多伸展小腿後側和臀部肌肉,以及減少翹腳,都有幫助。

    圖片來源: macrovector@freepik.com -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0-08-16 19:04:12 0 188

    如果你講說話中氣不足、口臭、身體出現水腫、胃口不佳、容易疲倦,甚至有濕疹發作,大概是中醫所說的脾虛了。城市人食無定時,又欠運動,氣血不足,脾虛是十分普遍的都市病。 脾是負責吸收和分解營養物質,把好的東西如氣、血、水液留下,不好的東西(濕濁)清除。脾如果性能不良,也會影響胃、肝、腎的功能,因此健脾也可令其他器官受惠。日常生活中除了要飲食定時、避免吃生冷食物外,以下三種食物,是健脾恩物: 1. 芡實 香港潮濕炎熱,容易導致體內濕氣加重,令脾胃受損。用芡實煮粥,可有效排出濕氣,調理脾胃,濕重的人不妨經常食用。 2.山藥 山藥入肺、脾、腎經,不燥不膩,具有健脾補肺、益胃補腎、補中益氣等作用,脾胃不好的人可以多吃點。 3.芋頭 芋頭營養豐富,入脾胃經,既可以做蔬菜,也可以替代部分主食,具有健脾養胃、促消化、潤腸通便的功效,脾胃不好的人可以常吃芋頭。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0-08-13 09:20:15 0 65

    腦中風是常見的致命疾病,即使能順利搶救,也可能留下嚴重後遺症。台灣一項研究發現,中醫早期介入以「溫膽湯」結合西醫治療腦中風,可把死亡率從純西醫治療的39%降至零,同時擊敗中風後遺症。有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醫療期刊《JACM》。 研究由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黃伯仁與中醫部副主任黃仲諄共同進行,研究從2014年開始收案,對象為年齡18至80歲、昏迷指數(GCS)3到12分的出血性中風與嚴重腦外傷病人,依病人是否接受中醫早期介入治療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並持續追蹤病人恢復狀況。 研究顯示,在60名腦中風病人中,41人完成追縱,沒有接受中醫早期介入治療的這組病人,一個月的死亡率約為39%;接受中醫早期介入治療的實驗組,一個月追蹤並無人死亡。此外,觀察六個月的追蹤結果,接受中醫早期介入治療的病人各項神經功能指數都顯著優於對照組,顯示有一定程度生活自理能力,這對病人與家屬來說,意義重大。 中醫部副主任黃仲諄說,中醫早期介入腦中風,主要以「溫膽湯」加減,配合針灸,再加上西醫藥物以及持續復健,大大提升了患者預後的神經功能。中醫典籍記載,溫膽湯具有治療失眠、情緒障礙等療效,經過臨床運用,對於腦部損傷也具有一定療效。 

更多文章
搜尋
Currently At
類別
子分類
推薦的
閱讀全文
【問問崔博士】三高篇 上集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3-04-16 23:53:49 0 58
三高泛指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由於三高問題難以察覺,最準確的方式是通過化驗,指數如下: 高血壓:上壓≥140mmHg或下壓/≥90mmHg 高血糖(糖尿):空腹血糖水平...

Read More

【不藥而動】還原身體筋膜結構,用林兩傳醫師的縱横三式自救?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3-04-17 16:03:17 0 36
...

Read More

兩條中藥方戰勝Omicorn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2-03-13 09:32:55 0 85
Omicron傳染力強,註冊中醫師張琛早前借鑑古方及香港氣候環境,設計兩條新藥方,分別為供輕症感染者或無症預防者服用的「銀翹抗炎方」,以及適合發熱、咳嗽、咽喉痛症狀較重者服用的「清肺解毒方」。...

Read More

【健康開講】口罩令解除後,你還有戴口罩嗎?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3-04-17 16:06:01 0 55
月初政府宣佈取消維持了959天的口罩令,不過街上不少人仍然配戴口罩。有人表示是出於習慣,覺得戴口罩能增加自信和安全感,如果沒帶口罩出門,容易感到不自在,這類人又被認為患有口罩依賴症。...

Read More

【健康開講】講解最佳食水果時機,以及在相應的季節挑選少農藥又香甜的水果。
健康嗎|Health Code 2023-04-17 15:58:11 0 36
#水果 應該飯前還是飯後吃比較健康?眾所周知,#水果 含有豐富消化酶和纖維,可以促進腸道健康,防止#便秘 。不過吃水果的時間卻相當有學問,香港知名綠色人士#周兆祥博士 警告,#飯後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