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辛勤工作、與人相處讓人心很累,精神緊張兼容易鑽牛角尖?這種狀況其實是一種精神內耗,心裡經常不自不覺地消耗掉自己的能量,導致情緒繃緊,甚至可能陷入無止境的自我質疑。試想想,如果出門穿甚麼衣服或是選擇怎樣的工作,都要先想想旁人的看法,甚至被他們影響選擇,是一件多麼辛苦的事?偏偏這樣的心理在現代社會很常見,為此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兼作家Helen Odessky就嘗試分析,認為人們很多時候因為過分在意別人的想法,造成了持續的焦慮,並嘗試提出一些改善建議。
我們之所以會分秒計較別人如何看自己,主要是因為:
1. 害怕犯錯或被批評和嘲笑
2. 欠缺自信和決策能力,情願依賴別人為自己做決定,甚至是情願被大眾牽著鼻子走
3. 慣性讓步和避開衝突,久而久之連自己的喜好也不了解
4. 認為和別人一樣會比較安全,害怕成為「另類」
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態會令我們過份擔憂自己的言行未必符合外界標準,時刻都要收集外界的意見和調整自己。這樣的思維和行為模式之下,人會因為害怕犯錯而變得過份完美主義,或是不敢表達自己,即使內心不願意,也會無視自己的需要而跟大隊走或是逃避現實。可是,人的內心能量不是無窮無盡的,長期這樣消耗又無法釋放壓力,就會構成精神內耗,導致身心俱疲。想要慢慢改變自己的心態,遠離壓力和焦慮,可以試試以下的建議:
1. 建立「自己同情」(Self-compassion)
2. 學習放下完美主義,凡事不用要求「最好」,只要求「夠好」
3. 練習勇敢和真誠地向別人表達自己的喜好和意見
4. 認清自己的價值觀,尋找同道中人,建立讓自己舒適的圈子
5. 在各種關係中都要建立清晰的界限,適時說不
6. 提醒自己無法控制別人的想法,但可以決定自己的思想行為
7. 另一自我提醒:絕大多數人其實沒那麼多時間理會那你的生活